鄭和遠航有哪些主要動機?





鄭和出身西域,自幼即被明軍俘虜,遭到去勢宮刑,被派入燕王府中為僕。燕王喜愛鄭和,靖難之役鄭和協助燕王政變成功,燕王即帝位,改元永樂,廟號成祖。後派鄭和率領一支海上雄師,下西洋宣示大明天威。鄭和具有領導才能,成為中國偉大的航海探險家,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裏率領船隊七下西洋,完成了令人驚歎的航海壯舉。他遠渡重洋,到達過三十多個國家,使大明聲威遠播,其在政治、經濟、外交諸方面有重大貢獻,試分述如下:




政治方面:

燕王以”靖難”之名,攻下國都南京,但始終未曾找到建文帝的遺體,明成祖對此事仍有掛懷。明成祖疑建文帝出亡海外,派遣鄭和各處訪查。





外交方面:

鄭和帶著浩蕩的使節團出海,且寶船每次都載許多貴重禮品,送給每一個訪國做為禮物。而許多國家亦派使者至明都進貢,所以永樂年間,海外朝貢國家增至30餘國。鄭和去宣揚德澤締結邦交,同時藉此誇示明朝國勢富強,詔令海外諸國輸誠朝貢,彰顯明朝聲威,有以天下共主自況的意味。鄭和出使西洋,以威德並施,使夷蠻小國來朝,承認中國「宗主」地位,是明皇另一種追求。





經濟方面:

明初,為了維繫與各國的通商關係,太祖在尚未統一全國之前,即有市舶司的設立。此後,陸續在明州、泉州和廣州設置市舶司,並且對交易的國家、時間、貨物等皆有所規範。惟實施海禁後,市舶司罷廢,所有職責轉由地方長官負責;成祖即位,始恢復舊制,復設粵、閩、浙三市舶司。西洋諸國對明朝出品之陶瓷、絲綢、錢幣等都極為喜愛,鄭和下西洋之寶船,載運這些貨品到海外,亦購買或交換一些中國所缺之香料、染料、寶石、與珍奇異獸等。南海貿易自宋以來即是利之所在,永樂以後,隨著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廣泛外交活動,海上貿易的範圍擴大到西亞及非洲東海岸,前來進貢通好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數十個,朝貢貿易達到了空前的規模。鄭和的出使,增進明帝國與南海諸國間的國際貿易。





航海發展:

從1405年至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,共到訪了30多個國家,顯示了中國人在造船、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術,證明在當時中國在世界航海事業居於領先地位,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,代表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最高峰。鄭和七下西洋告訴我們開發海洋,控制海權,進行海上貿易,建立強大海軍的重大意義。可惜的是中國傲人的海權歷史,就這樣曇花一現,之後的鎖國政策,放棄海洋,中國很快就被西方國家超越。





華僑移殖:

鄭和船隊的大規模官方海貿活動,可說是之前民間海貿活動的總動員與海事經驗的大總結,因此達到一次空前絕後海洋世紀的歷史性顛峰。這樣的一次歷史性創舉,當然對大量依賴海洋為生的閩南社會帶來許多影響,其中包括海外移民潮。我國閩、粵兩省因人口壓力很大,常商販海外,鄭和七下西洋所產生的威勢,明朝人民因此對海外各國的情形更加了解,激起國人向海外貿易與移民的興趣,並且對南洋一帶的華僑提供了很大的保護,對閩粵人民移植海外給予極大鼓勵與保障,因此居民從此向南洋移民的人數逐漸增多,奠定日後我國華僑在南洋經商開墾深厚的基礎。中國人對南洋地區的經濟開發與文化提昇有極大的貢獻與成就,鄭和遠航,對後世影響很大。



畫畫室
美美術
色色彩
...想學繪畫請電04-2310-0005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