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世紀經濟發展對新帝國的興起有什麼意義與影響?

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十八世紀中,最顯著的經濟發展便是全球經濟的擴張,西班牙以北的地區,富甲天下,無可匹敵。十八世紀的財富不是單純的金銀貨物而已,廣義來說,指的是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知識,所創造出來的任何形式的便利,利用這樣的科學技術知識,又製造更多的東西。財富與知識相結合,造成更深遠的近代意識,就是進步的觀念。從全球化的經濟形成,科學知識的躍進,與進步的觀念孕育而出,及其他的思想發展,構成十八世紀西洋文明的主要特色。


英國人口的成長與社會經濟的改變是十八世紀歷史的一個明顯現象。人口成長經過整個十八世紀,持續進行到該世紀末,英國人口幾乎增加一倍。人口增加表示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力,也因此增加生產力;但是另一方面,更多的人口也表示更多的消費。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是英國十八世紀的經濟活動,不論在農業與工業方面,均有進步。在農業方面,除在偏遠高地地區外,英國已經幾乎是沒有農奴的國家。佃農的生產不是為自己家庭消費所需,而是為市場需要。農業生產發展為以在市場賺取更多的利益為目的,這樣的生產使英國農業在其經濟活動中充滿活力。國外與殖民貿易在十八世紀亦發展迅速,家庭工廠與國內貿易吸引較多人投入。大英帝國一則沒有國內關稅壁壘,二則沒有獨佔專賣制度,同時行會束縛較小,因此是歐洲最大的國內自由貿易區。


法國在柯伯特的農場經營下,也提供相當規模的國內自由貿易市場。這種區間貿易與市鎮貿易是當時主要的經濟活動。而國外貿易的發展,導致國際間的衝突。最後,十八世紀的法國因長年的征戰使得國家財力終於不振。


在國際貿易方面,荷蘭仍是重要角色,雖然從烏勒支條約後,荷蘭政治地位日漸下降,經歷力量也不足以成為工業中心,又由於國小,無法維持大規模製造。但在商業、造船、金融方面,英法尚未壯大之前,荷蘭仍是個中翹楚。阿姆斯特丹銀行是歐洲金融中心與主要票據交換所,這種優勢一直維持到法國革命軍攻打荷蘭為止。


大西洋貿易線是歐洲全球化經濟的憑藉,可藉此通達美非亞三洲,吸引歐洲各國大商人投身其中,各國的「東印度公司」陸續成立,開展國外貿易。在十八世紀的商業競爭中,英法兩國發展成國家規模的海外貿易,據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