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北魏孝文帝推動漢化政策,包括哪些項目?(第十章)

答:

孝文帝的生母本屬漢族,把他撫養成人的馮太后也是知書識禮的漢人,所以孝文帝自小深受漢族文化薰陶,傾慕漢人的典章制度和學術文化。孝文帝希望實踐統一中國的偉大雄圖,故大力推行漢化政策,促進胡漢融和,以鞏固治權,並爭取漢人支持,邁出統一全國的第一步。北魏孝文帝的『漢化政策』是北方各族陸續入中原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,對多民族國家行成合發展有積極作用。孝文帝的漢化規模很大,漢化的結果雖然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、胡漢界限消弭,但也有缺點,如不願漢化的鮮卑人使國家有分裂的情況,而且許多漢化的鮮卑人也感染了文弱奢侈的風氣,造成對整個國家不良的影響,因此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推行有好也有壞。漢化政策項目如下:



1.郊祀宗廟禮儀的調整
將創建北魏政權的拓跋珪由烈祖改奉為太祖,強調其做為國家創始人的重要性,相關祭祀的禮儀,也由部落習俗向漢王朝習慣轉移;過去由宗族十姓子弟參予祀典的習慣,改為由職掌的官吏參加,北魏由原本重視血緣的部落組織,正朝著漢文化中設官分職的王朝國家轉型。



2.官制的改革
內容大體模倣兩晉、南朝的官制與軍號,改制之後,北魏政府的組織系統、職官名稱、法律、禮儀、典章與兩晉、南朝相同。北魏亦提倡尊孔崇儒,設立太學等各級學校。



3.冠服的新規定
北魏孝文帝倡導衣冠禮樂,他本人換上漢族帝王服飾,也規定下面文武百官都穿上漢服,頒賜漢式冠服給群臣,由官員的服飾開始變革。



4.以漢語為官方語言
孝文帝下詔「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」,以三十歲以下,在政府任職的官員為對象,要求在公務上使用漢語,否則將降爵黜官,透過獎懲,以漸進的方式,由政府機構、統治階層來推動漢語。



5.姓氏、籍貫的改變
部落民族本多複姓,孝文帝下詔將帝室之拓跋改姓為元,功臣文武百官亦皆改為漢姓,如獨孤改為劉、拔列改為梁等。隨著北魏定都平城,許多官員亦定都代郡地區,孝文帝下詔遷居洛陽的官民,逝後需葬於洛陽不准還葬原籍,孝文帝採行「現籍地」的做法,要南遷者就以洛陽作為家鄉,盡快融入新環境。北魏且禁止同姓通婚,鼓勵鮮卑人按門第與漢人通婚。



6.遷都洛陽
北魏原本的首都在平城,北魏孝文帝認為平城不利農業生產、人口稀少、位置偏北,想要向南控制中原實在太遠,而洛陽經濟富厚,運河四通八達,理應遷都,但卻遭群臣反對,於是以南征為藉口,率領軍隊、文武官員南下,到洛陽就停止,隔年正式定都洛陽,也展開了一連串的漢化運動。嚴格來說,遷都本身雖不屬於制度的改革,但卻是孝文帝改革總體工作中的一 個重要環節。



漢族文化經過長期發展,於各方面都有較游牧文化為高的價值,故游牧民族向漢文化學習與融和是必然的,而鮮卑入主中國之後,面對繁華絢爛的漢文化,耳濡目染早已同化於漢人,故此,孝文帝推行漢化,從客觀因素來說可謂順應時勢。除了客觀的因素,孝文帝個人的喜好更為重要,正當社會情況已經改變,故孝文帝欲更有效地推行漢化,便決定由上移下去做起,他個人主觀的因素亦對漢化起了重大的影響。



畫畫室
美美術
色色彩
...想學繪畫請電04-2310-0005.台中市文心路二段
●課程內容包括:造形藝術、創意手繪本、創意作文、藝術鑑賞、插畫、紙黏土、素描水彩等
●寒暑假皆有開設冬令營及夏令營,歡迎加入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